【微焰论-读出书滋味】抉择的道法自然
作者:master 发布时间:2010-12-29 23:29:00文|何 焰
【小编微语】今天第一个话题中,何老师以自己的实践案例分析了企业“做大”与“做强”的战略选择。我不仅想,做为培训经理、做为培训师对于“做大”和“做强”又该如何思考呢?瞧瞧何老师的心得中,会对我们有何启示吧!另外,今天转载的另一块内容中,何老师抛出了“草根型课程”如何成长的话题,看看他怎么说?
今日读《管理的细微》P42-52页,因为都是短文章,但聚焦在对“趋势”的分析:
1、“道法自然,该做大时做大,该做强时做强”中提到两家钢铁厂的案例。
这使我想起2007--08年在东北某城市为一家眼镜连锁企业做战略咨询时候,当时客户方董事长与我咨询方向的最大冲突就是:我偏向于“先规模后效益”,具体为“以扩大连锁店的数量,形成布局,暂时不追求利润,当规模形成了再来追求单店效益”,客户方是“先效益后规模”,即“每开一家连锁店都必须保证盈利,不能短期盈利的门店就不开”。我无法说服对方,于是辞去了咨询顾问一职。
其实,我们之争是时间节点之争,因为当时恰逢08年金融危机之前夜,而该企业跃跃准备上市,我为了迎合上市而选择“做大”,而对方老总因为企业是自己多年一点点积累起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忧,选择“做强”!
从08年的后半年经济形式来看,他的选择是对的;但从2010年之后的发展来看,我是对的,因为当08年大家都在观望时候,恰恰是扩张的时机;而2010年之后经济复苏,大家都在扩张的时候,竞争白热化,你想做大的成本很大,时机也不恰当;2013年我回去看这家企业的时候,经济效益还不错,但影响力只限于长春;但同行却把连锁店开遍了东三省,他错过了做大的良机。
2、“历史的轨迹”——这里面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中国式管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98年读EMBA时候曾仕强老师提出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中国的管理学界对这个命题的研究还是寥寥无几,依然是曾老师在孤军奋斗,凭一人之力是难以支撑起“中国式管理”的大任,缺乏了“中国式管理”的企业是无法支撑中国崛起的!
3、“美国汽车业的前世今生”——我学会了一个单词“成功者的诅咒”,即促使你昨日的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阻碍你明天继续成功的因素。
这句话对我们做培训老师的确是“当头棒喝”!
那一天,我与佛山阳光的张总在回顾自己从业十来年走过的培训之路,共同的感悟就是我们之所以在培训界能混出点名堂,纯属“50%的时势造英雄+40%个人努力+10%运气”,这样一反思外部因素占到60%,自身因素才40%,幸好没有把自身因素当成“成功的关键”,否则我们就会落入“成功者的诅咒”!
这引发了另外一个管理案例:“雷军和董明珠的十亿赌局”,我想对这两位珠海籍出色的企业家说一句,“不要让过去的成功蒙蔽了你的判断力,不要让你以往的骄傲转为未来的失败”。有没有破解“成功者的诅咒”的方法呢?有的,吉姆柯林斯的“成功的时候看看窗外(多归功于客观因素),失败的时候照照镜子(多查找主观因素)!”就是解药!
今日读《管理的细微》P53--62,我这次重点谈谈对“草根型企业能长多高,取决于根有多深”这篇文章延伸到培训师和培训机构的经营:“根基要深——根植于客户的土壤,而且不断向下再向下;”
1、这句话首先提醒每一个从事培训业的人都要认清“客户需求带给你专业成长,除此之外无它”。
因此只要你有时机就应该多和客户泡在一起,听听他们是如何看你的课程?如何评估你的课程效果?比如说同一门课程,有老师说A客户与B客户的行业、管理水平、培训理念完全不一样,评估起来是否一致,这一点我的回答就是ABC客户有一样东西是一致性的,那就是他们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是一致的,因此感觉上会因人而异,但结果是殊途同归的,你想听真话、真实的感觉,就得花时间多与他们泡在一起。
2、其次,衡量一名培训师的课程是否好,单纯看课后评估是不足够的。
那么,还要看什么呢?看客户是否重复购买!只要有重复购买就证明你的“粘性”产生了;重复购买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主题同一培训师的重复购买,另外一种是不同主题同一培训师的重复购买,后一种要求培训师的课程贴近企业运营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你课程嵌入的能力越强。
3、最后,要形成你的独门绝技。
一个培训师如果让客户真正做得多年的反复购买,那就得要有一种“商业洞察力”--说白了就是在课程质量上的三点做到客户惊讶,哪三点“准确、快速、便宜!”比如说你总能踏准客户发展角度而推出适合的课程就叫“快速”,或者你的课程总是能解决客户当下的“痛点”就是准确,再比如你的课程效果好,价格合适,那就是获得“性价比”综合优势,反正说穿了一句话,让客户离不开你总要有“绝技”!
关于以上三点,我想用刘力擎的课程开发做一个分析:力擎的主打课程是“企业管理特种兵”,这门课程首先要明确是给谁讲?解决什么问题?“特种兵”是军队的一种具备全技能、小团队甚至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兵种,对兵源素质要求高、训练过程严格,淘汰率高,从军队而言为了战争的出奇制胜是可以不惜代价去培养!
但现代企业似乎与军队的要求还有差异的;
第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军队的靠山,经营风险起伏不定,所以在人才投入上不会为了局部胜利而花太高代价,这意味着愿为培养“特种兵”的钱不够;
第二,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储备不如军队那么优质大量,不是很大、很好的公司在人才选拔和培养干部都是属于专业归口,你学生产管理就管生产,你学人力资源管理就管人力资源,除了极少数岗位才会需要到具备跨职能、跨专业的复合人才,这意味着“特种兵”的需求少;
第三,企业获得经营成就(类似军队的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产品、渠道、研发、资金、品牌、制度、领导力等,靠的是各个要素的系统组合,而不是靠单个要素去扭转整体结果,这意味着“靠整体配合,不依赖特种兵”。
我为力擎分析了那么多,并不是想否定力擎的课程选题及内在的优质内容,而是想给力擎一个启示,我的课程到底扎根在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土壤上?到底给哪一类企业?哪一类员工?找到合适的土壤、合适的切入点,这样的课程才会有生命力!这就是我今日想重点阐述的“草根型课程”成长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