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焰|为战而训,在学习项目上如何设计?(下篇)
作者:master 发布时间:2020-06-06 15:21:44在上篇里我们分析了华为的“训战结合”,我提出了培训管理者及HR想真正做好帮助业务提升的训战结合项目,要掌握的底层逻辑是
“业务思维+学习项目产品化”。
仅其中的这个“业务思维”,大概就让80%的国内培训管理者知难而退了。虽然目前很多HR都纷纷转型做了HRBP,大会小会都在谈HR管理要贴近业务,承载战略。但一个HR能懂业务,的确需要下功夫,而且懂了业务再转换为培训管理,更是对能力的大挑战。
此篇,我想从自己亲自设计的人才培养学习项目设计一个具体案例,来谈谈HR如何理解业务,再把对业务痛点的理解,用训战结合的培训项目来解决。
案例:某大型制造集团车间主任 加速培养学习项目设计如何做?
J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作为超大型制造业(年产值近900亿,下属十几家企业)是高度重视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并成立了对应的企业大学。
2019年,企业大学与HR部门通过人才盘点,发现车间主任这个岗位是未来三年重点培养人群。原因有两个:
第一,车间主任的职责包含保证品质、控制成本、准时交付、设备维护、工艺改进、精益生产、团队管理七个方面。一个车间主任管理的人群从70-300人左右,是整个生产管理的指挥者,车间主任的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体生产效率,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第二,这家企业近几年扩张速度加快,在国内国外都分别在扩建或新建基地,每个生产基地都需要若干名有经验车间主任来保证顺利投产,而现有的车间主任团队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学历低但工作经验久,司龄超过十年以上,都是从一线员工一步步晋升上来的,我们称之为“经验型”;第二类是学历高但工作经验少,很多人都是从工艺技术、生产计划调度这些专业科室调任过来的,我们称之为“技术型”。
针对车间主任的培养和成长,董事长和主管生产副总多次指示HR和企业大学,对车间主任这个人群要加速培养,不论是“经验型”还是“技术型”最终要培养成为“复合管理型”。同时,还特意叮嘱企业大学负责人说,整个培养和学习过程,不要讲太多理论知识,不要只坐在教室听课,不要脱离企业实际搞形式主义,学习要与工作紧密结合,形式要多样化,并单独对企业大学提出了“训战评奖”四字指导方针,说学习过程要“训战结合”,学习结果要“评得出优劣,奖罚要有力”,还要求HR要根据企业大学对学员学习表现评估和综合成绩结果,对参训车间主任进行职级评定(车间主任在J集团职级属于干部身份,职级从M4-M6,M=生产制造,4级享受科长级待遇,6级享受处长级待遇)。
从董事长的殷切期望,再到人才培养结果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个人学习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发展,这三项需求对企业大学是一个很大挑战。在我对J集团企业大学的辅导过程中,HR总监和大学校长都分别要求一定要把这个学习项目做好,做到这些,首先要从项目设计开始。
第一步访谈,与优秀车间主任代表访谈(听听他们工作中最想获取的能力),并现场走访他们所管理的车间(看现场管理),查阅他们的产销协调会议记录(看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与下属班组长聊对车间主任的期望(探究领导力); 第二步建模,由企业大学召集优秀车间主任以及平行部门的业务专家(来自于工艺技术科、生产品质科、生产计划调度)做一次工作能力图表解析和学习地图设计研讨(在培训经理专业认证项目叫DACUM工作坊),梳理出一个初级车间主任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职责和能力清单,以及对应的学习项目; 第三步项目设计,主要包括了内容设计、形式安排、学员对象选择、学习周期、准入资格五个方面,简单说就是学什么(WHAT),怎么学(HOW),谁来学(HOW),学多久(WHEN)、学习形式(WAY)。 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个思维脑图给大家看框架,而项目设计中最最关键就是学什么和学习形式: 也许有人说,这里面没怎么体现“训战结合”啊,不过就是一份项目内容的框架嘛,为此我把背后的思考用一张表格来分享(也就是常说的Know How):
当然,仅靠一张图一张表,并不能完整地阐述清整个车间主任的学习项目全过程,也不想做过多描述我的思考过程,但至少通过对J集团车间主任的训战结合项目设计过程摘要,让各位培训管理者明白任何训战结合的学习项目设计,都源于“清楚培训的位置,了解培训的对象,选择正确培训工作方法”!
我的这些心得既来自于实践,也还来自于我曾经学习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其中三条教诲受益匪浅,在此特意与大家共勉: 毛主席谈“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 毛主席谈“工作对象”——“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根据地也有学生,但这些学生和旧式学生也不相同,他们不是过去的干部,就是未来的干部。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而且这些干部许多都是久经锻炼的革命家,他们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他们也要到各地去工作,所以对于这些人做教育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毛主席谈“工作方法”——“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 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
其实,关于训战结合的学习项目设计,我近期有大量的咨询实战,比如某保安集团如何利用《项目管理》课程与三次《国庆70周年焰火项目复盘》来真正让分公司总经理和保安大队长迅速提升大型活动项目的安保能力;又比如某房地产公司如何通过我们设计的“项目经理加速计划”把一批只有两三年技术经验的大学生用12个月成长为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负责人,解决了企业缺干部、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再比如某高科技企业如何因为业务转型而要求把营销区域总监从专攻中小客户改为专攻集团采购大客户的训战结合项目,等等。
这些精彩案例和背后都是基于企业对实战型人才迫切需求的角度,紧紧围绕岗位的工作场景应用能力出发,训战结合的成果。保障学员能学以致用,实践才是硬道理!